close

  創新生態系統時代的到來,不僅在微觀層面帶來企業創新行為和運行方式的深刻變革,而且在宏觀層面對國家的創新政策和制度供給提出了新要求。政府應超越傳統創新鏈思維,以創新生態觀為指導,基於制度創新建立創新政策體系,激勵和引導企業成功構建與有效運行一個自我循環、自我平衡、自我修複、自我凈化的創新生態系統。  由供給導向政策向需求導向政策轉變。傳統的供給導向創新政策的出發點是推動知識產出和供給,加快知識的溢出和外部效應,但創新的非線性使得這一政策導向容易造成創新資源的錯配、分割和短期化,無法適應企業構建創新生態系統的需要。在創新生態系統時代,供給與需求之間的交互作用變得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快速。比如,用戶與生產者缺乏交互、新技術向市場轉化的成本高等障礙被剋服,實施需求導向創新政策的基礎就得以形成。需求導向創新政策通過持續激勵和創造新需求,推動涌現創新和創新擴散,促進創新者與消費者之間信息交流、相互影響與共同創新。需求導向創新政策意味著政府必須避免以直接投資的方式來幫助特定商業技術開發或者幫助指定企業,而應通過貿易管制、鼓勵新產品消費等方式減少市場的不確定性,促進創新主體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
  由孤立主體建設向網絡平臺建設轉變。傳統的線性創新和封閉競爭思維導致創新政策的重點傾向於孤立地支持某類或某幾類創新主體建設,難以形成優勢互補、要素聯動的開放協同創新機制。在創新生態系統時代,產業內各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各類中間組織甚至政府、個人等創新主體共同構成合作創新網絡,才能有效整合、創造、傳遞和獲取價值,推動知識鏈、技術鏈與產業鏈共同演進。相應地,創新政策既要註重核心技術突破,也要重視支撐技術、衍生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共同發展和相互支撐。這意味著創新政策的重點應放在推動建設更大範圍的協同創新平臺上,積極推進產學研之間合作,促進各類創新主體和創新資源集聚,形成縱向與橫向相互交織的合作創新網絡,充分發揮創新平臺的網絡協同效應。更進一步,創新政策應基於構建合作創新網絡和協同創新平臺的需要,協調互動地推動各類創新主體建設,既重視對形成創新生態系統起到發動機作用的核心企業的培育,也註重對創新生態系統中配套企業參與創新的引導;既強調高校和科研機構在構建創新生態系統中的優勢,也突出各類中間組織加速創新成果轉化和擴散的作用。
  由直接激勵手段向服務引導手段轉變。供給導向創新政策向需求導向創新政策的轉變要求政府調整創新政策手段,減少對資金資助、稅收減免等直接激勵方式的依賴,更多地通過創造需求、營造環境、提供服務等手段引導企業構建創新生態系統。實際上,在創新生態系統時代,培育創新環境、創造創新機會和提供創新服務對於引發創新行為不斷涌現至關重要。政府應適應創新新要求,加快職能轉變,推動從政府主導創新向服務創新轉變。這一轉變的具體方式包括:通過建設和完善創新基礎設施來促進創新生態系統創新活動順利開展,通過宣傳和激勵創新精神推動形成鼓勵創新的氛圍,通過共性技術平臺、產學研合作平臺、信息共享平臺等平臺建設催生更多創新機會,通過優化人才服務體系、技術服務體系、金融服務體系、中介服務體系等來完善服務支撐體系,通過加強市場監管和知識產權保護提升系統創新的可收益性。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編輯:SN14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r26hroo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